山西日報記者鄧偉強報道:12月26日,記者從省軍區獲悉,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文物局發布《關于山西革命軍事館文物資料征集的公告》,面向社會廣泛征集相關文物與資料。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新時代軍史場館體系建設指示精神,根據中央軍委統一部署,經省委議軍會議研究,決定建設山西革命軍事館。山西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熱土,為中國革命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該館為山西省綜合性軍事歷史場館,著重展示中國共產黨在山西領導武裝斗爭和新中國國防事業建設發展的輝煌歷史和巨大成就,延伸展示三晉大地軍事歷史、軍事文化和兵要地志,發揮傳承紅色基因、宣傳強軍成就、普及國防教育功能作用,打造新時代黨員干部、青少年學生、社會各界群眾和部隊官兵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的紅色殿堂,建成后面向社會常態化開放。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博物館條例》《國有博物館藏品征集規程》等法律法規,面向社會各界廣泛征集相關文物與資料。
一、征集范圍
(一)山西古代、近代、現代、當代有關國防和軍事活動的文物、資料。
(二)反映中國共產黨在山西領導革命斗爭的文物史料和相關資料。
(三)反映新中國成立以來駐晉部隊在國防和軍隊建設、參加地方建設及雙擁共建等方面的文物史料和相關資料。
二、征集內容
(一)古代國防和軍事文物(遠古—1840年);
(二)近現代國防和軍事文物(1840年—1949年);
(三)當代國防和軍事文物(1949年至今)。
具體包括:
1、革命活動類。與我省重大軍事事件有關的文件、通知、文書、標語、傳單、報刊、圖書、古本畫冊、石刻磚雕等;記載革命生涯的手稿、日記、自傳、信件、血書、入黨申請書等。
2、軍事作戰類。軍事地圖、作戰電報、指揮文書、通訊器材、戰斗裝具等;戰場繳獲的敵軍物資、裝備、生活用品等。
3、軍史影像類。記錄各個革命歷史和重大戰役的照片、膠片、拷貝、錄音帶、錄像帶等。
4、榮譽證章類。黨領導山西建立政權機構、軍事機構的軍旗、獎旗、隊旗、錦旗、賀幛等;在重大革命軍事活動、重大戰役、重大紀念活動榮獲的勛章、徽章、證書、獎狀、喜報,以及代表證、出席證等。
5、革命生活類。人民軍隊在各個歷史時期的軍裝、軍銜及被裝、草鞋、挎包、水壺、茶缸、雨衣、子彈袋、糧袋、腰帶、綁腿等戰斗裝具和生活用品;反映革命及戰爭活動的契證、票據、收條、借據等;廣大人民群眾參戰支前的農具等物品。
6、搶險救災類。反映軍民搶險救災以及災后重建的圖片影像、實物資料等。
7、其他與軍事有關的照片、文獻資料、實物和線索等。
三、征集方式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博物館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要求,以捐贈為主,調撥、借展等方式為輔,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無償捐贈軍事文物史料。
1、無償捐贈。集體和個人無償將文物資料捐贈予山西革命軍事館。對于無償捐贈文物資料的集體和個人,均頒發捐獻證書。捐贈文物一經陳列,在展柜中永久具名。對捐贈文物數量較多、價值較高的,可組織捐贈儀式。
2、原件復制。對特別珍貴、本人欲親自保存的文物史料,可捐贈復制(?。┘?,也可由山西革命軍事館建設專班復制(?。┖髿w還原件。
3、借用展出。經雙方協商后采取借展的方式合作。
四、征集程序
1、申報。文物史料持有者直接與征集單位聯系,協商征集方式、時間、地點,進行征集。
2、評審。征集單位聘請文物專家對擬征集的文物史料進行綜合評定,經評審不予征集的,原物退回。
3、征集。根據文物專家的評估意見,與文物史料持有者商定征集方式,辦理相關手續。
4、入藏。對征集的文物、資料,按照《館藏文物登錄規范》(WW/T0017-2013)、《館藏文物出入庫規范》(WW/T0018-2018)等有關規范進行入庫、登賬,屬于文物的,應當區分文物等級,建立文物檔案,并依法備案。征集過程中所有原始資料,整理歸檔,永久保存。
5、褒獎。對無償捐贈文物者,根據捐贈文物的數量及價值,分別頒發收藏證書、榮譽證書、錦旗,視情舉行捐贈儀式。革命軍事館建成后,對展出文物(展品)的捐贈者姓名、事跡予以注解,使其千古流芳。
五、征集要求
1、捐贈單位或個人需確保文物的歷史真實性、擁有唯一性和來源合法性,若與第三方有法律糾紛等情況,征集單位不承擔任何責任。
2、捐贈單位或個人需對文物史料的來源、流傳經歷、背后故事等提供文字說明。
3、文物征集采用直接交送、快遞郵寄等方式,如資料、實物不便寄送的,由征集單位派人登門接受捐贈。
4、按屬地管理原則,捐贈者可與當地人武部聯系,由人武部負責收集統一保管,然后報送山西革命軍史館文物征集組,也可直接聯系山西革命軍事館文物征集組捐贈。
六、征集時間
本公告自發布之日起至2022年12月底為集中征集時間,2023年1月至2025年8月為延續征集時間。
(責任編輯:梁艷)